《硅谷之谜》|为何硅谷 4 次转型后依旧长盛不衰

上个月看了一本《硅谷之谜》,我原以为这仅仅是一本历史类人文书籍,因为它前半部分的确写的是硅谷文化、制度、发展、管理之类的内容,但是越看到后面就越让人激动了。

啥是硅谷?

世界上最成功的科创中心,没有之一。不过它仅仅是加州旧金山湾区一片不大的区域而已,仅占美国国土面积的2%,硅谷的传奇来自于四个方面:互联网公司、大学、风险投资、产业转型。

1.互联网公司

首先硅谷孕育了 Inter Google Apple Facebook Cisco Twitter等很多家明星公司,他们引领着时代发展潮流。

SiliconValley

2.顶尖大学

其次是当地的三所顶尖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吴军说,硅谷的长盛不衰,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当地的几所大学。但是更确切的讲,应该是硅谷培育出了这样几所世界顶尖大学。

3.风险投资

硅谷的沙丘路还聚集了全球最大、最多的风险投资公司,(KPCB、红杉资本、日本软银、YC等十几家大型风投公司),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至少有一半是这些风投公司投资的,硅谷占了美国风险投资金额的40%。

4.产业变迁

硅谷最早的支柱产业是半导体,半导体的材料是硅,所以被称为硅谷。很多地区都是靠一个产业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比如说匹兹堡的钢铁,底特律的汽车。又比如大庆的石油,鞍山的钢铁,阜新的煤矿。

一旦支柱产业进入饱和期,甚至是衰落期,这个地区的发展就开始停滞,慢慢衰落。很少有地区可以像硅谷一样成功产业转型,在接连几次技术浪潮中均保持繁荣。

  • 20世纪50年代,硅谷刚刚起步,半导体行业如火如荼发展起来,
  • 70年代,软件公司、生物制药公司在硅谷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 80年代,半导体行业增长缓慢,逐渐从硅谷迁出,取而代之的是“南IT,北生物”的产业结构。
  • 90年代,硅谷又成功地领导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浪潮。
  • 新世纪,硅谷甚至开始了一波利用IT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的浪潮。比如特斯拉电动汽车,无人驾驶,大数据解决健康医疗问题,等等。

从大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转变,表面上是造汽车、炼钢铁等工业生产向芯片、软件等信息产业的转变,**本质上却是牛顿力学奠定的机械思维向“三论”为基础的互联网思维的转变。**而硅谷就是诞生于“三论”的提出之后。

“三论”是指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 ,是互联网时代的科学基础。

工业时代的科学基础

1.机械论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事件,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水平,

马克思曾讲,“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人类能够掌握和使用的动力水平,被认为是量化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准。最先发展的风力水力,以及后来的机械动力(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力,取代了原来的蓄力和人力,人类由农耕时代进入工业时代。

(中国1979年之后才完成工业革命,并用35年的时间,走完了欧洲花200多年走过的路)所以吴军说工业革命其实也是动力革命。

而在整个工业化时代,这一切的科学基础最终都归结于牛顿力学。牛顿的直接贡献在于它用优美而简单的数学公式破解了自然之谜。

1804年火车发明,从此人类的距离大大缩短。1843年打字机发明,人类通过书写来记录文明的方式被一种机械运动取代了。科学家哈雷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彗星每一次造访地球的时间。人类开始学会用理性的眼光对待一切已知和未知,摆脱了在大自然面前被动的状态。

牛顿是人类历史上影响力排第二的人,因为牛顿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思想家,他用一种全新的方法论能开创了科学的时代,理性的时代。这就是风靡整个19世纪的机械论。

甚至连爱因斯坦都认可牛顿的方法论,认为任何宇宙的规律应当是确定性的。(事实证明波尔等人的设想才是正确的,不确定性是永恒的。)

牛顿

由于牛顿及随后科学家的理论都可以用明确的公式来表达出来,人们相信通过科学研究可以发展出对这些规律的确定性描述,并运用这些规律来预测未来。

机械论的思维方式就是,因为一切都是确定的,只要做一件事之前把所有因素都考虑到,我们就可以预测事情的结果。

例如,我们给火车烧多少煤,就知道火车可以跑多远。我们在流水线的这头放多少零件,多长时间之后,那头可以出多少产品。

信息时代的科学基础

1.控制论

控制论认为,任何系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必然会做出反应,这个反应会反过来影响系统本身,而为了维持一个系统的稳定,就要把系统对刺激的反应反馈到系统里,让系统产生一个自我调节的机制。

根据反馈不断调整,其实也就是就是我们常说的迭代。

这里直接引用书里的一个例子,二战时期有一种采用陀螺仪作为稳定系统的导弹V-2导弹,在发射之前要根据风速等等已知参数,算出发射的方位和角度。根据牛顿力学的原理,如能准确考虑到所有的因素,导弹大多可以命中。这就是典型的机械思维方式。

而事实上,德国向英国发射的超过3000枚V-2导弹很多都落到了海里,误差非常大。

德国v-2导弹

如果按照机械思维的方式去改进导弹,从一开始就不得不考虑越来越多的因素。即使考虑的再周全,也会存在大量意想不到的因素。

而控制论所提出的方式则是规定一个大致的轨迹,实际飞行过程中,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偏离这个轨迹,但是系统会及时进行反馈,通过反馈再调整它的轨迹。

这也是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做法。吃鸡游戏风靡的时候,小米网易腾讯迅速作出反应,开发自己的枪战游戏,迅速上线抢占市场,再根据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反馈,一步步优化和迭代自己的APP。

2.信息论

因为实际上,我们生活中到处都会遇到各种各样不确定性。为了消除不确定性,我们就要引入信息,有效信息越多,不确定性就越低。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获取、利用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即信息传播的带宽),

具体案例请参见另一篇文章:《硅谷之谜 | 13个字揭密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3.系统论

在工业时代如果要造一辆车,发动机动力十足,轮胎防爆性更好,座椅更加舒适,等等每一部分都达到最优,那么整体必然是最佳状态。

所以按照机械思维,手机厂商也是这么做手机的。很多厂商都在强调配置,强调指标,

1亿像素感光镜头,十六核处理器,RAM 8G,ROM 512G…

但系统论认为,整体的性能未必通过局部性能的优化而实现。不是单独优化每一个部分,而是组合起来达到整体最优的效果。

Apple

所以iphone从来不和竞争对手比配置,强调的是用户体验最优。可以使用远低于其他手机的配置就可以保证极为流畅的用户体验。这也就是为什么苹果的800万像素比小米的2400万像素拍照质量还要好。

硅谷的奥秘之处

硅谷之所以成功,它的奥秘主要在于它的文化和价值观:包容失败、不迷信权威、扁平化管理、多元文化、叛逆精神。而这些都和“三论”息息相关。

1.包容失败(控制论)

硅谷地区对待失败的态度不仅体现在失败发生后对失败者的宽容,而是在一开始就做好了失败的心理准备。硅谷的人们常常用一种试错法来尝试新的东西,开动思路设想很多可能性不断尝试,直到成功。

硅谷著名企业家和天使投资人贝托谢姆说:“我们在创造新产品时,所做的一切都可能是错的,但是我们改正得很快。"在他看来,一个初创公司应该是一个学习机器,“成功的关键在于失败”。

这就是控制论所讲的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获得新的反馈,最终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轨迹。而不是像机械论一样,从事情的一开始就要把所有因素都规划好,规定结果必须成功。

2.不迷信权威(信息论)

在硅谷有无数跨界的例子,比如伊隆·马斯克原先是学物理的,但是他的第一个公司是做在线支付的 x.com,另外三个公司分别是航天(SpaceX)、汽车(特斯拉)、太阳能(太阳城),这都与他的专业无关。

SpaceX

另外,在硅谷遍地都是权威,60多位诺贝尔奖获奖者,100多位顶级科学家。一个结论是否正确,不是看他由谁说出来的,而是看它是怎么得到的。

从信息论角度讲,获得信息的带宽足够大,每个人很容易学习一件事物;而事物的变化又足够快,每一个人都应该不停的学习新东西,所以硅谷对权威和经验会显示出一种淡漠。

3.扁平化管理(信息论)

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就是为了降低层级,使公司中人与人之间的带宽增加,沟通成本下降,从而提高效率。

此处详细分析请参见另一篇文章:《硅谷之谜 | 13个字揭密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4.多元文化、叛逆文化(系统论)

硅谷经历四次殖民和移民,从某种意义上说,硅谷虽然是美国领土,但在经济和文化上,这里属于全世界。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封闭的系统总是朝着熵增的方向变化,即有序变为无序,只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或者信息的交换。而多元文化则保证了硅谷可以有条件不断引进外来文化,叛逆精神则让硅谷的人才流动极其顺畅,这就大大地提高了这里的创新效率。

第一次发现,人文原来也可以很理性。对于硅谷的有关文化价值观和商业出现的各种现象,很容易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解释清楚。

而硅谷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它采用着一种全新的方法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来指导其发展。


《硅谷之谜》|为何硅谷 4 次转型后依旧长盛不衰
https://www.aimtao.net/mystery-of-silicon-valley/
Posted on
2019-02-19
Licensed under